这家饭店临河而建,装修古朴老旧,门口挂着一幅榆木招牌,上头龙飞凤舞了三个大字<浮梁斋>。招牌下,还有一个大大的宣传横幅:60年品质老店。齐鸣三人一猫进店后,点了几个特色菜,这回点菜的时候长了记性,特意问过了服务员,挑了些口味清淡的。齐鸣和小龙在吃上头都是糙人,一点不挑,所以和中午比,也没吃出好坏。他俩这牛嚼牡丹的样子,落在林轩眼里,就给了一句评价。山猪咽不下细糠,家豕(彘)食不出野味。小紫这回站在了林轩一边,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嘴里呜呜呜的一阵认同。那副样子,要是能说人话,估计也得批评他俩不懂美食了。吃过饭,店老板把几人请到二楼的静室,这是这家饭店的特色,饭后品茶。店名叫浮梁,所用的茶叶自是本地最出名的浮梁茶。浮梁茶有红茶和绿茶。红茶被称作<浮红>,在国际上都很有名,尤其是受英国皇室贵族喜爱。绿茶的名声在国际上相对没那么高,但更受国人欢迎。里头最有名的<浮瑶仙芝>,光听名字就很符合国内的审美。齐鸣和林轩既然来体验,就干脆把红茶和绿茶各点了一壶,选的还都是今年清明前后采的头茬,算是最上等的。茶水一上来,清香扑鼻,轻抿一口更是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匀亮,红茶中更是带着淡淡的玫瑰香,说什么心旷神怡,沁人心脾有点过头,但却绝对是上等的好茶。齐鸣找服务员要了个一次性水杯,给小紫也倒上了些。小家伙伸着舌头,舔了几口,咂吧咂吧嘴,而后满意点点头,那样子倒像是比齐鸣和林轩还懂茶一样,煞是有趣。一边喝茶,两人一边聊后面的安排,过了十来分钟,房门推开,有个老人自己端着个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是一套白瓷印花的茶具。老人推开门看到两人的时候愣了下,随后友善的朝齐鸣他们笑了笑,齐鸣也回了个微笑。这老人来的时候就见过。之前是坐在收银台后头的,看样子应该是老板,这会儿大概是忙完了,忙里偷闲上来喝茶休息。“两位,不介意我在这儿吧?”顾客至上,老人笑呵呵的开口问了句。“没事儿,我们反正也快喝完了。”林轩回道。老人听他这么说了,也就在他们边上找了张八仙桌坐了下来,拿起托盘上的茶具熟练的倒水泡茶,很快一股子茶香就从他那幽幽的传了过来。“嘿,看什么呢?”林轩一转头,就注意到齐鸣眼神不停往老头那瞅,抬手在他眼前晃了晃。“那个。”齐鸣指了指老人托盘里的茶杯。“哪个?”林轩再次转过头,眯着眼看了过去。托盘上一共4个茶杯,一个茶壶,一个茶叶罐,从形制到瓷器上那料峭的粉色梅花就能看出,是一整套的东西。不过从瓷胎自然氧化的包浆上看,年代肯定不久,民国都不到。林轩越看脖子伸的越长,幸好老人是背对他们,要不然他这样子非得被人当变态了。“这东西,好像是毛瓷啊。”片刻过后,林轩忍不住凑到齐鸣边上,压低声音小声询问。齐鸣点点头,他已经用望气术看过了,年代近,但贵气很浓,而且造型纹饰也和传说中的毛瓷很像。“这儿是景德镇,这东西还真有可能是。”齐鸣低声回应。1975年那会儿,主席已经82岁,年龄大,手脚就不稳,吃饭喝水都有不便。所以中央命令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烧了一批专供主席用的瓷器。这批瓷器,胎薄,分量轻,保温性好,导热性差,上头纹饰也都是主席最爱的梅花。由于特供主席,被称为毛瓷。又因为是1975年的研究所的第一项任务,所以又称<7501瓷>。当时为了烧这批瓷器,聚集了当时全国最顶尖的陶艺家,瓷土也是中央特批,从抚州运来的10吨特级高岭土,上头纹饰,也是从全国征集。这里头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谓不大,因此这批瓷器也有个称号:<华夏最后的官窑>。当时研究所一共烧了22窑,合格率只有30%,实际成品只有4200余件,其中优中选优1000余件送发京城。剩下的3000件,原则上是要销毁,但这批瓷器耗费太大,加上上头考虑到日后破损更换等原因,便把这3千多件都留了下来。后头,这批留下的东西,一部分被盗,还有一批则是被当成了员工福利发给了下头的人,这才流了出来。正是因为里头有这内情,齐鸣才说在景德镇还真有可能遇上毛瓷。顺带一提这批毛瓷,当初是瞒着主席烧造,主席本人并不知情。“嗨,是不是真的,问问不就知道了。没准这还是个漏。”林轩没在磨叽,双手一撑桌面,站起身就朝老人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