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誉毫不客气,直接便说了出来。葛时刚刚还有些愧疚,自己错怪了苏誉,想说他并不是那样心胸狭窄的人。结果转头自己做的事情就被他评价为是蠢事。葛时觉得自己愧疚早了,这苏誉可能本身真的有点讨人厌。不然也不会当时受到这么多人的质疑。驸马爷何出此言!葛时有些不服气。我不过是想告知陛下此事罢了,怎么做的就是蠢事苏誉哦了一声。你怎么就笃定当今不知道此事此次运河泛滥,受灾民众这般多,当地官员即便有心隐瞒,又能隐瞒多久刘县令见苏誉帮他说话,心下有些高兴。又联想到,苏誉和顾长乐都是从京城回来的,而且在京城地位不低,朝廷那些新出的政令,他们自然比谁都清楚。由苏誉来说这些话,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但想到这两人本就有矛盾,刘县令又有些担心他们会真的吵起来。葛时也被苏誉说得一愣,但随即又质疑道:若是当今知道,为何朝廷至今不采取赈灾措施苏誉对着他,露出了一个意味不明的笑。葛时突然想到,苏誉是比他晚从京城回来的。当时会试舞弊案审理完结后,他这个带头的人就被驱逐出了京城。后面苏誉参加了殿试,又娶了公主,在京城又待了好一阵。而且以苏誉的身份,他肯定比自己更清楚朝廷的一些政令。所以他的意思是,陛下早就知道了受灾的事情,但却没有采取任何赈灾措施葛时心中冒出这个猜想后,脸上很快出现了矛盾的神色。虽然当今陛下把他的会试成绩取消,功名革除,这辈子都没有了参与科举的资格。但作为大周的子民,他还是不该这样质疑自己的陛下。可苏誉就算没有明说,也明显是带着这样意思的。你……说的是真的苏誉懒得和他多说,直接回道:真与不真,你大可去确认。葛时知道的,自然没有苏誉这个亲身经历的这般详细。他还是有些犹豫地质疑:可你一个驸马爷,不是不能参政么朝廷发布了什么政令,说不定你没有留意到顾长乐淡淡看了他一眼,觉得这个葛时好像有点读书读傻的样子。就不能跟她夫君一样,聪明一点么就算是驸马爷不能参政,可朝廷的政令能绕过苏誉在内阁的老师苏誉好像也被葛时这脑回路逗笑了。若是我没有留意到,那恐怕葛公子你更是留意错了方向。在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煽动这么多人跟你去冒险。你深明大义,你品德高尚,你自以为这样很了不起。苏誉脸上带着一丝凛然:你没有想过,其他人也会落得与你同样的下场可他们没有你这样良好的家世,他们届时该怎么办事情发展到现在的根本原因,就不是当地官员瞒报以至于朝廷和皇帝对灾区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甚至还逼迫受灾百姓们去交税。从一开始方向就错了的请愿书,有什么用而且事情没搞清楚,就这样怂恿这些读书人们跟着他去递交什么请愿书。到时候署名的普通百姓估计没什么事,但他们这些读书人可落不了好。毕竟当今皇帝确实做了一些亏心事。当初在勋贵间筹集的善款,还有户部拨下去的赈灾款,大概率都落入了他自己的腰包。庆元帝比谁都清楚,从得知运河大面积决堤后,他做了些什么!这时候看到这万民书少不得心虚。届时这群跟着起哄的读书人,极有可能落得和葛时那时一样的后果。可十数年寒窗苦读,不是个个人都有葛时这样的底气,就算没有了功名都能过得很好。他们大多数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科举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而且刘县令就一个小县令,底下大多数读书人都遭了重的话,他这个做县令的还有什么好指望所以刘县令于公于私,都肯定要阻止他去做这些。但刘县令顾忌着葛家,没有说重话得罪葛时。苏誉却不同,他完全不需要顾忌葛家。葛时做这件事可能兼夹有其他的心思在,但他本意是不坏的。也因此,苏誉才会说了这些。如果他真的要做,在他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再去做这个带头人,苏誉绝对懒得多说一句,甚至对他还有佩服二字。可如今他明显只是道听途说,就贸然煽动众人情绪。到时候这请愿书送到朝廷,没有任何意义。最好的情况是被庆元帝置之不理。不得不说。葛时先前带头上奏时,他得到了惩罚,可也相应的尝到了甜头。这次这么做,他确实也是头脑发热,想着可以像先前一样做些什么。真心为灾区考虑是有的,但肯定还带了别的东西。如今心思被苏誉一番话说中,葛时不免面红耳赤,有些窘迫。我、我只想着为百姓们做一些事情。至于其他人,他们都是自愿的。。。。。。话说得有些苍白无力。苏誉嗤笑一声:是你在刻意引导,还是他们真的自愿葛时张了张嘴,心中还是有些不服气。可在场的人,确实是被他煽动的。想起苏誉刚刚说的话,他又不免没有了一开始的底气。总觉得苏誉那一番话不是坑他的。莫非他请愿书,真的请求错了方向葛时决定,还是得回去调查清楚再说。刘县令在一旁说:还不多谢驸马爷不吝赐教葛时本来这事情做得好好的,得到了不少的响应。结果被人喊停了不说,还被个同龄人训斥了一顿。现在自己还得感谢别人怼了他一通,想想还真的有点堵心。他扯了扯嘴角,不情不愿地拱手行了个礼。驸马爷教训得是。。。。。。苏誉淡淡地笑了笑。教训不敢当。葛公子虽做事欠缺考虑,太过冒进,但你本心不坏。凡事还是往深处想清楚一些为好。葛时看了一眼苏誉,微微皱了皱眉。往深处想清楚难道他脑子里想的东西,真就有这么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