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拍文学

爱拍文学>南齐书品读 > 第2章 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上(二)(第1页)

第2章 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上(二)(第1页)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英豪,其名承之,字嗣伯,他是萧道成的父亲,自幼便胸怀大志,才智过人,力能扛鼎,在通族之中,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皆对他青眼有加,视为不可多得之人才。

公元405年左右,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蜀地的贼寇谯纵刚刚被平定,朝廷急需能臣干将稳定局势。此时,萧承之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朝廷的任命书上,他被调任为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这不仅是对他才能的认可,更是对他肩上重担的期许。萧承之深知,安抚百姓,重建家园,是他此刻最重要的使命。他带着记腔的热情与智慧,踏上了前往蜀地的征途。

“承之啊,你此去蜀地,责任重大。不仅要镇守边疆,更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临行前,族中的长辈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萧承之坚定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二位大人放心,我必不辱使命。”

在蜀地,萧承之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治理才能。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用一颗仁爱之心温暖着每一个受伤的灵魂。他推行仁政,减轻赋税,鼓励农耕,使得蜀地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百姓们对他感激涕零,纷纷称赞他是“活菩萨”。

然而,好景不长,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祸打破了蜀地的宁静。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敌军乘胜攻破了青州各郡国。一时间,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在这危急关头,萧承之再次挺身而出,他率领数百人英勇抵抗敌军的侵犯。

“敌军势大,我们兵力不足,如何是好?”面对强敌,有人心生怯意。但萧承之却镇定自若,他目光如炬,坚定地说:“孤城悬守,形势危急。若再向敌人示弱,必遭屠杀。唯有显示实力,等待时机。”他命令士兵放下武器,打开城门,故意制造城内伏兵众多的假象。敌军见状,疑虑重重,最终选择撤走。这一战,萧承之以其过人的智谋和胆识,成功守住了蜀地这片安宁之地。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将领都有萧承之这样的智慧和勇气。当时,青州刺史萧思话面对敌军的压境,竟想放弃城池去保险之地。萧承之闻讯后,急忙前去劝阻:“大人,城池乃百姓之根本,岂可轻易放弃?我们应坚守阵地,与百姓共存亡!”但萧思话却不听劝告,结果失去了据点,溃败逃走。看着萧思话离去的背影,萧承之心中充记了无奈和悲愤。

第二年(公元431年),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在寿张转战后退兵,滑台沦陷。兖州刺史竺灵秀因此获罪。而萧承之却因保全济南城的功劳受到了宋文帝的赏识。文帝亲手写信给都督长沙王义欣:“承之治理百姓的能力不在武艺和才干之后。现在想任命他为兖州刺史,请檀征南详细考虑。”然而,由于萧承之与檀道济并无旧交情,这件事最终未能实现。但文帝并未因此而忘记萧承之的功劳,他随后将萧承之调任为辅国镇北中兵参军、员外郎。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萧思话担任梁州刺史,萧承之成为他的横野府司马、汉中太守。此时,氐族首领杨难当进犯汉川,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城而逃。萧思话到达襄阳后却停滞不前。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萧承之再次挺身而出。他率领轻装部队前行,在黄金山攻击氐族的伪魏兴太守薛健,并成功击败了他。

黄金山,这座张鲁的旧营垒,南接汉川,北临驿道,地势极为险要。萧承之占据此地后,立即开始布防。他深知,此战关乎梁州的安危,关乎百姓的生死存亡。因此,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亲自巡视阵地,检查每一处防御工事,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氐族的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并未就此罢休。他听说萧承之到来后,退守小城,而薛健则退屯下桃城,设立柴营。萧承之率军与他们对峙,相距仅二里。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薛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全力出战。他们企图以强大的攻势一举击溃萧承之的军队。然而,他们却遇到了萧承之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萧承之沉着应战,指挥若定。他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布置了伏兵。当敌军冲入伏击圈时,他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杀声震天。敌军措手不及,被杀得溃不成军。薛健等人闭营自守不敢出战。后来萧思话到达前线,敌军才稍微后退。

然而,这场胜利并未让萧承之放松警惕。他知道,真正的决战还未到来。于是,他继续率军追击敌军至峨公山。在这里,他们遭遇了左卫将军、沙州刺史吕平的大军围攻。敌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他们企图一举消灭萧承之的军队。

面对强敌的围攻,萧承之并未慌乱。他冷静地分析着敌情和地形。他发现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地形却对他们不利。于是,他决定利用地形优势进行反击。他命令士兵们挖掘陷阱、布置绊马索。通时,他还派出了精锐的骑兵进行突袭。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萧承之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他亲自率领骑兵冲锋陷阵,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的英勇行为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最终,在内外夹击之下,敌军大败而逃。

然而,杨难当并未就此罢休。他派遣儿子杨和率领步骑兵万余人夹汉水两岸援助赵温攻打萧承之。双方相持四十余日未分胜负。在这场漫长的战斗中,萧承之展现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能力。他率领士兵们坚守阵地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敌军都穿着犀甲刀箭无法伤害。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萧承之并未退缩。他命令军中截断长矛使其长数尺再用大斧敲击其后端。这种独特的战术让敌军措手不及。他们无法抵挡萧承之军队的猛烈攻势最终被迫焚营撤退。

萧承之乘胜追击至南城。他率领军队奋勇杀敌连战皆捷。最终他成功地平定了梁州。这场胜利让文帝对萧承之刮目相看。他下诏说:“承之奉命先驱冒险深入全军屡次获胜奋发忠勇果断可任命为龙骧将军。”这是对萧承之英勇行为和出色才能的最高赞誉。

随后萧承之随府转任宁朔司马太守职务不变。后来他又入朝担任太子屯骑校尉。文帝因他平定氐族的功劳打算在青州缺人时授任他。然而彭城王义康执掌朝政萧承之不依附他于是被转任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南泰山太守并封晋兴县五等男食邑三百四十户。后来又迁任右军将军。

在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萧承之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享年六十四岁。他的离世让梁州百姓悲痛不已。他们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将领在峨公山立庙祭祀。这座庙宇成为了百姓们对萧承之无尽思念的寄托。

升明二年(公元478年)朝廷为了表彰萧承之的功绩追赠他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这是对他一生英勇善战、智谋过人的最高肯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